图为李长安教授在给学生讲解红层地貌 为期十天,行程千余公里,8所省内外高校地理学科师生,将地理课堂搬到了大自然中。这两天,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共同发起的湖北省地理院校野外联合实习落幕。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湖北文理学院、湖北科技学院、信阳师范学院8所高校的66名师生,跨越千余公里,上了一堂不一样的地理课。 行走中的地理课堂 在从郧县前往神农架沿途路边的一处山坡上,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杨兰芳教授带领实习队员挖掘土壤剖面并给实习师生讲解山地土壤的特性。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胡红青教授为实习队员从宏观角度讲解了土壤观测研究方法,判断土壤要综合考虑研究区的位置、气候、地层和植被类型等对土壤的影响。 在神农架金丝猴研究基地,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汪正祥教授详细讲解了金丝猴的数量、分布、食物、行为等基本情况,接着告诉关于金丝猴栖息地保护、遗传学和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汪正祥教授介绍了大九湖湿地的形成、湿地的功能以及湿地的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知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理系黄咸雨教授详细讲解了泥炭藓的生物特性以及其在湿地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湖北省地理院校野外联合实习,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李长安等人发起。李长安表示,作为地理专业的学生要意识到地理学科的价值,更需要把地理学科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相联系。此次联合实习旨在完善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加强院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促进地理学习野外实习教学,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分析思维的地理学人才。跨区域联合野外实习是地理学基础人才培养与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次尝试和探索。 据悉,本次实习沿汉江到丹江口水库(沿途讲解流水地貌)、郧县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讲解岩溶地貌等)、神农架国家公园(讲解山地垂直植被和土壤带谱、地质地貌、大九湖关键带监测相关内容)、秭归实习基地(讲解地质地貌与三峡水库消落带等内容)。 参与学生纷纷点赞 “七月炎炎酷热喧,躬行实践苦而甘。襄阳历史丹江水。郧县恐龙鄂省巅。湿地土,秭归岩。大江停步悼屈原。传承地理初心在,何惧山高道路难!”联合实习结束后,湖北大学杨兰芳教授即兴填词一首。 10天的野外联合实习,让参与的大学生收获满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生李经纶总结到,原来我对地理学的认识十分狭隘,一度也曾对地理学的发展持悲观态度,自己也感到非常迷茫,但通过这次野外实习,从这些教授身上,我明白一个地理工作者是如何为国家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习的不光是那些知识,更应该是蕴含在知识的那些思维。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邱凯也感觉不虚此行,他认为,作为地理学专业的学生,也是将来地理学的研究者,我们应该以综合、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充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头脑,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地理事件,要明白地理事物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同时,在地理规划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对生态的保护以及对地区的人文关怀,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