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4|回复: 0

余光中谈翻译——译之匠心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5

帖子

44

积分

小萌新

Rank: 1

积分
44
武大文华书社 发表于 2018-7-21 19: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人家说过:
①翻译常常会受到译者原来创作文体的影响,反过来,原文风格也会塑造译者的文体。
②翻译是译句,不是译字。句是活的,字是死的,字必须用在句中,有了上下文,才具生命。
③创作的高下,容有见仁见智之差。翻译则除了高下之差,尚有正误之分,苟无充分把握,实在不必自误误人。
④笔下不通,往往是心中不通的表现。
⑤诗,是经验的分享,只宜传染,不宜传授。
很多人认为外语虽然很重要,但只是一门工具。其实语言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而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读了著名文学家、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论文集《余光中谈翻译》之后,让我更加坚信了我的这一观点。虽然说是论文集,其实每篇文字都是以散文的形式写成,文学性很强,而且通俗易懂,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比如余光中在书中谈到,由于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很多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的语句受西方的句式的影响,结果翻译成的作品让人读起来苦涩乏味,而且很多时候显得啰嗦。

比如,when的“当…的时候”;if的“如果”;and的“和”;ly的“地”;多余的“所”、“关于”、“有关”(受about和concerning影响);形容词与其形容的对象不应太远。“给”、“挨”、“遭”、“教”、“让”、“为”、“任”这类被动语态少用;消化不良的句子;头重脚轻的修饰语;画蛇添足的所有格代名词;生涩含混的文理;以及毫无节奏感的语气。

再比如,“军人应该忠于国家”,如果翻译成英语的话,就是“Asoldier should be loyal to his country”,结果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把翻译成的这句英文再翻译成中文的话,就会变成“一个军人应该忠于他的国家”,对出了“一个”和“他的”两个修饰词,而我们应该去掉“一个”和“他的”这两个修饰词。直接翻译成“军人应该忠于国家”,这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翻译,而不应该一味的拘泥于原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主题
    44
    积分
    15
    帖子
    12
    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