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28|回复: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复制链接]

33

主题

90

帖子

217

积分

大四郎

Rank: 8Rank: 8

积分
217
中国地质大学 发表于 2019-6-11 21: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3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环境问题已成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的认识高度出发,结台自身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科优势,正式组建环境学院,以促进和加强本校环境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环境学院下设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地质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大气科学系和教学实验中心6个教学实体,同时也是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基地、湖北省水环境污染系统控制与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工程研究院(下辖环境评价研究所、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研究所、环境地质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水资源研究所、清洁生产研究所等)、地下水与环境模拟中心等科学研究机构的主要挂靠单位。建设了环境水文地质学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地下水与环境国家教学团队、湖北省地下水与环境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学院秉承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优良传统,前身主体为1952年建立的原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教研室(1993年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系)以及1975年建立的原武汉地质学院古生物教研室生物学教学组,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沿革。学院现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含1个共建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大气科学、生物学),涵盖8个博士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气候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与设计(艺媒)、资源与环境化学(材化),9个硕士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气候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与设计(艺媒)、资源与环境化学(材化)、大气科学、生物学。开办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环境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大气科学5个本科专业,探索建立实验班、菁英班和卓越工程师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近130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在校本科生1100余人,研究生500余人,留学生80余人。2014年起我院环境/生态学科连续进入全球 ESI 前 1%。

       学院突出地学优势,并向地表水、土壤、生物和大气等学科领域拓展,在地质环境保护、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污染防治与修复、固体废物资源化等方面形成了优势和特色。

       “十二五”期间,学院紧密结合国家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先后承担了1100余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7项(含国家创新群体1项,重点基金等5项),国家重大专项计划项目2项。累计合同经费3.15亿元,到账经费2.6亿元。学院以科研项目为依托,解决了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关键性技术难题,获得76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SCI\EI\SSCI论文318篇,出版学术专著20部。

       学院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几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2l世纪人类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依赖与关注,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我们将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水、生、气、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90

帖子

217

积分

大四郎

Rank: 8Rank: 8

积分
217
中国地质大学 发表于 2019-6-11 21: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院党委

李素矿
党委书记;

姜明敏
党委副书记兼纪检委员;

甘义群
组织委员、群工委员;

马 腾
宣传委员;

王红梅
统战委员;

孙自永
保卫委员、青年委员;

郭会荣
保密委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90

帖子

217

积分

大四郎

Rank: 8Rank: 8

积分
217
中国地质大学 发表于 2019-6-11 21: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院 长:马   腾
       电话:67883151
       主持学院行政工作,分管学科、人事和财经等。

       副院长:孙自永
       电话:67883622
       分管资源开发与保障事务,主要负责科研实验室、工程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和野外基地工作;协管学科平台建设。

       副院长:柴  波
       电话:67883046
       分管教育教学事务,主要负责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协管专业建设。

       副院长:谢先军
       电话:67883158
       分管科研和对外合作事务,主要负责科研、研究生培养、国际合作和社会服务工作;协管学位点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90

帖子

217

积分

大四郎

Rank: 8Rank: 8

积分
217
中国地质大学 发表于 2019-6-11 21: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环境学院拥有一支以中青年博导、教授、博士为学术骨干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8%。另聘有殷鸿福、袁道先、张本仁、张宗祜院士在内的兼职教授27人。教师队伍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湖北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创新学术团队1个。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较强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实力。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研究方向
Academic Leading Scholars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王焰新
国家杰青、教授、博导
水文地球化学 水污染控制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   固体废物资源化
靳孟贵
教授、博导、湖北名师
水文循环与生态环境、包气带水文学、地下水数值模拟
唐仲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下水及溶质运移数值模拟、渗流理论、油气田开发数值模拟
祁士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
毒害有机物的环境地球化学、有机污染物环境化学
陈植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
矿区地下水防治、岩溶水文地质、3S技术应用
万军伟
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程水文地质、同位素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质
赖旭龙
教授、博士生导师
微体古生物学、演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分子古生物学
程胜高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
周爱国
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质环境评价、生态地质、同位素水文地质、工程水文地质
李义连
教授、博士生导师
废水地质处理技术及地下水污染防治
鲍建国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水污染防治、环境工程
马 腾*
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地下水与环境变化
曾宪春
教授、博导
地质微生物学、毒素多肽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梁 杏
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下水系统模拟与资源评价管理
葛继稳
教授
生态学、生态环境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自然保护地管理
葛台明
教授
保育遗传学、植物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成建梅*
教授
地下水水流和污染数值模拟技术、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王红梅*
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质微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
罗泽娇
教授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与归趋;土壤与浅层地下水环境的评估与修复
刘 慧*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环境化学生物学、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
胡学玉
教授
全球气候变化、废弃物利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与修复、食品安全
顾延生
教授
生态地质与环境地质、全球变化与生态响应
郭清海
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温地热流体水文地球化学、原生劣质水成因和水污染防治
马 瑞
教授、优青、博导
地下水中污染物反应迁移模拟、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彭兆丰
教授
生物活性物质分离和提纯及其应用
郭益铭
教授 博导
地下水文学与生态研究、潜流带水文学、时空信息统计学
甘义群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环境水文地质
谢先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位素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污染与修复
文 章
教授、博士生导师
非达西渗流与溶质运移、地下水资源环境评价、低渗透水文地质学
谢作明
教授、博士生导师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环境化学生物学、微生物介导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石 良
教授、博导
地质微生物学
孙自永
教授、博士生导师
生态水文学、寒区水文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主题
    217
    积分
    90
    帖子
    33
    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