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武汉大学一名大四学生在进行体质测试过程中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离世。这是国内最新一起学生参加体质测试时发生的悲剧。事情发生后,结合近几年时常发生的学生体测猝死事件,围绕学生体质测试的安全保障、意外防范的问题再次引发诸多讨论。
武汉大学这名大四学生意外猝死之后,校方不出意外地成为部分学生首先问责的对象。从救助措施是否得力,到学校领导的人情冷暖,再到对学校披露相关信息不够及时的质疑。在网上,一名武汉大学学生发出的“九问”,成为学生对这起事件所持态度的一个典型代表。
从学校来说,以息事宁人的低调态度处理这种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已是惯例。一名高校体育老师向记者表示,一方面,学校无论是否尽到了防止意外发生和及时抢救的责任,都会遭到一部分学生和外界的质疑;另一方面,学校也不太可能完全按照所应承担的责任去补偿受害的学生家庭,在目前绝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的现实国情下,学校通常都会以超出责任范围的力度去补偿家庭,尽管还是会有不少家庭对学校的处理方案不满意。
据此种种,学校只要发生学生意外伤害甚至是死亡的事件,无论真正的责任方在谁,学校都是第一责任方,这让很多校长和体育老师备感苦恼。
延伸开来,体质测试也遭到广大学生的“口诛笔伐”。
天津某985高校的大四学生洪阳就对体质测试的意义提出了质疑。“我去年体测就只去测了身高体重,其他项目一概没去,这样的结果只是总成绩低了一点,但对我一个学年度的整体成绩毫无影响。”上了大四之后,洪阳因为实习,一直没在学校,又错过了班长在QQ群里发的体测通知,顺理成章地没去体侧。体侧成绩不与学分绩或毕业直接挂钩,让即将离校工作的洪阳对体测这件事显得尤为淡然。“体测并不能改变什么,我室友是学校跑步协会的会长,我平常经常长跑,做各种运动,体测不能算作我身体素质状况的报警器,总体而言,我认为体测十分‘鸡肋’。”
某高校大三学生万兵,则对学校究竟如何看待体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安排体测是国家规定,学校确实必须执行,但学校不应该只是为了拿到数据,而应该是真正督促大家爱惜身体和加强锻炼,同时,建议体测往体检方向发展,这样或许能减少学生的抵抗情绪。”另外,万兵建议学校应该结合天气因素合理地安排体测项目,不要再让学生在雾霾预警的天气状况下露天测试1000米项目。
哈尔滨某高校的程军认为,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体测弄虚作假的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今年体测时,他的室友帮他代做了10个引体向上。他坦言,现在大学里这种体测的“互帮互助”十分普遍。依靠这种造假盛行的体测去督促学生加强锻炼,显然无济于事,大学生在体测时猝死、受伤等意外事件频发,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大学生不了解自己身体的隐疾,不重视自己的身体素质,未能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程军表示,“这些工作的推进需要从小学起就设立合理的健康、健身教程,这才是提高国民体质的关键。大学里的体测是否有点亡羊补牢的意味?”
南方某高校也曾发生过学生在体测时猝死的事件,该校学生周小晓发现,很多学生都是为了体测而体测,“有些同学并不知道可以找辅导员开免测证明,而选择在感冒时跑800米,在腰伤时做仰卧起坐,这对身体有很大伤害。”另外,体测不及格不能毕业的传言对大学生有较大的触动,但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大家更注重锻炼,而是让一些同学为了体测成绩,做出一些超出身体承受能力的行为。周小晓认为,“体测不应该和毕不毕业挂钩,也不应该有这样的言论。”
国家教育部门在高校推行体测的本意,是为了让学校重视体育课、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然而,上述的种种现象却让体测在实践中走了样,这令体测中可能发生意外伤害的机率大增。
另一方面,据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介绍,大学体育课本身的“温柔”化,导致学生的体育课训练量不足,一节体育课下来,学生连汗都不出,这样的体育课又怎能起到锻炼的作用呢?
而学生平时锻炼不足,加上大多喜欢宅在寝室,本身的生活习惯就很不健康。等到体测前临时抱佛脚,这些学生的身体又如何受得了?
此外,一部分学生身体有隐疾,平时看不出来,只有在高强度运动时才会显露,这对学校的体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王宗平表示,“现在的体检都是在学生安静状态下测试的,而学生的猝死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剧烈运动中或之后。学生心脏的一些问题,在安静状态下是发现不了的,因此,对体检的改进,也是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考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