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8日晚评委举起投票牌判定艺术学系获胜成为本届辩论赛季军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欠艺术学系辩论队一场约会,而今天,我们来赶赴这场盛约。约会内容无关风月,只为艺术学系辩论队的前世今生。 ·这次我们终于成功刷新历史 正如我们所知,文史哲才是辩论的传统强队,而这次金秋辩论赛艺术学系不但成功跻身四强更获得季军宝座,犹如一匹黑马闯入大众视野。也像辩手们所述,艺术学系辩论队成立于2003年,之后最好的成绩也不过尔尔。令她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比赛是被信管院以7:0的结果杀的片甲不留,而那场的辩题是“人生路上应该及时行乐还是且行且惜”,整个辩论过程中所有人都很混乱,以至于所有人比赛结束后也想过丟兵弃甲放弃辩论,但还是没忍心仍然坚持下来。 因为并不被人所看好,约练习赛也到处碰壁,甚至曾经被人放过鸽子;借场地、买衣服、约练习赛、资金不足这些琐碎杂事都需要队长一个人去应付。所有的队员都是散养,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导,没有许多学长学姐的逼迫与压力,不过也正是如此,才将如今的艺术辩打造成了如今这个毫无阶级关系的气氛融洽的大家庭,所有人都是把辩论当做乐趣而非任务。 “在金秋得到了第三名的成绩,心里当然十分开心,感觉终于看到了老师对我们院系的肯定,也觉得以前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艺术学系队长兼三辩彭文思如是说。 ·反复锤凿,凤凰涅槃 看似轻松的她们其实每个人都身兼数职,既在打着自己喜欢的辩论,又要肩负院会的职责,同时还要兼顾学习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况且在每次正式比赛前,她们会先打几场练习赛,从中找到辩论方向与针对性,再搜罗有用的资料,整理立论并不断加以修正。队长兼三辩张文思甚至为了金秋辩论忙到胃痛,以至于决赛前夜还在中南医院打点滴,几个内心并不单薄的女子撑起了艺术辩的一片天,正如席慕蓉诗中所道,“我如金匠,日夜捶击敲打,只为把痛苦延展成薄如蝉翼的金饰”。 说到艺术辩的特色,也像她们所总结的一般:一是妖风四起,二是自由辩不能与对手拉锯。前者是说辩手脑子灵活反应快,反驳有现场感。后者简单来说就是缺乏辩论技巧,先抛下自己的战场去对方战场作战,针对对方提的每个点都会一个个咬回去,哪怕以卵击石也要硬撞。“可能也是我们这种毫无技巧性的辩论在武大并不常见,让评委老师眼前一亮”,这种天然去雕饰不推崇技巧的独树一帜的极端也是她们认为艺术辩能够得受到老师青睐的原因。“之外,或许是专业原因,我们带入感很强,长以以情动人,感觉就是在舞台演绎自己的真实面目,这也许会对辩论有利。” ·感谢一路相遇,一路并肩 如果问他们在辩论道路上的贵人,大家每个人可都有说不完的人,举不完的例子。就像一辩姚文青说的,打辩论以来他们遇到了很多很好很尽心的学长学姐,有一个要出国的艺术学系学姐为了帮助他们练习如何反驳、讲每个立论的具体原因,暂时放下了自己的英语复习,抽出时间指导他们。除此之外,他们也得到了很多非本院系学长学姐的指引,帮他们写立论,给他们讲辩论技巧,每个人都很有耐心,哪怕队员听不懂需要学长学姐反复讲。 当然,她们也很感激生命科学学院和印刷与包装系辩论队等几支队伍长期以来的陪练,让她们可以从中找到漏洞并及时弥补,直至一步步走到今天。辩论强队像文史哲院的学长姐和辩手也曾给她们提出过许多十分中肯的意见,每场比赛评委的点评也是对她们有莫大的帮助,她们也在不断学习并改进。 ·来自我方辩友的陈述 四辩赵瑞君作为本次金秋辩论赛全程最佳辩手被问及获得该称号的感受时则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运气好,“其实刚开始进武大打辩论的时候完全不知道驳辩怎么做,后来看学姐打比赛的时候一点一点学习揣摩,懂得了一些门路。大一的时候做二辩,后来学姐觉得我思路比较清晰将我换到了四辩来做小结,刚开始也没有什么成绩,直到金秋才得到认可”。 而由于前队长去台湾交流临危授命的队长兼三辩张文思则更多的承担起了辩论队的后勤事务,需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在前期准备上。采访时她表示虽然辩论很辛苦,但为了责任感,她还是走下去了,作为队长,她承担的更多的是一片绿叶的责任,她也很开心没有辜负学姐的重托。同时她也认为这是整体艺术学系的逆袭,不只是辩论队的荣誉,所有付出的人都很棒,也希望艺术学系辩论队可以越来越好。 艺术学系大一新生谭森洋谈及对辩论的感受时说:“之前对辩论一直是很朦胧的状态,大学初次接触这种高水平辩论赛,有一种激动感和慌张感。” 就这样,与艺术学系辩论队这次约会就结束了,离别的人离别了,但喜欢辩论的艺术人会再相逢。艺术辩,我们来年金秋再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