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概括:
武汉大学的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武汉大学环境工程在职研究生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由于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 培养目标:
理论学习和科学实践并重,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远大抱负和人生理想,拥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强,在环境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 研究方向:
1、环境系统建模与实践
2、环境工程原理
3、水质控制原理
4、给排水处理新技术 课程设置: 类 别 课程名称 英文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学
位
课 公共必修课 第一外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 2 72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 36 1
自然辩证法概论 Dialectics of Nature 1 18 1
学科通开课 现代环境科学 Modern Environmental Science 2 36 1
现代环境生物技术 Modern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2 36 2
现代环境管理 Moder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 36 2
污染预防与环境修复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2 36 2
环境材料 Eco-materials 2 36 2
高等环境工程学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 36 1
研究方向必修课 环境系统建模与实践 Environmental System Modeling and Realization 2 36 2
环境工程原理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 36 2
水质控制原理 The Principle of Water Quality Control 3 54 2
给排水处理新技术 Lectures of New Technology of Water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2 36 2
选
修
课 水质分析方法及仪器 Modern Environmental Instrument Analysis Experiment 2 36 2
矩阵论 Matrix Theory 3 54 1
水质控制微生物生态学 Biology of Water Quality Control 2 36 1
给排水工艺计算机仿真与控制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Control of Water Engineering 2 36 1
补 修 课 给水工程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排水工程 Drainage Engineering
水污染控制工程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论文要求:
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求,要求具有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难度适当,份量适中。鼓励学位论文选题贴近学科前沿,注重基础性的研究选题。论文选题需经导师审核同意。
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时间不得晚于第三学期。由3至4名学科教师组成小组,导师作为组长,负责开题报告工作。研究生开题报告一般应公开告示,吸引其他学生或教师旁听。开题报告人须陈述20至30分钟并配以PPT文档演示。报告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关键部分:(1)论文选题来源、背景及意义;(2)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3)论文主要研究内容;(4)所凝练的主要科学或技术问题及难点;(5)拟采用的研究手段和技术路线;(6)完成论文所具备或依托的设备仪器等条件、预计困难或风险;(7)研究的突破或创新点;(8)时间与进度安排;(9)参考文献。
3、论文撰写:论文撰写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形式应符合《武汉大学申请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的要求,应资料详实、论证有据、逻辑严谨、引用规范、结论明确,凝练创新点。导师或指导小组则负责论文工作检查,包括检查进度、调整难度、指导修改。学位论文完成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2位论文评阅人评阅,其中1位须为校外评阅人。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并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参加10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含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并填写《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在学科指定学术期刊(见学院细则)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创新能力强,在学科认可的学术期刊(见学院细则)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且以武汉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其中有1篇发表在SCI或EI源刊。
5、论文答辩:在每年5月底或ll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师资力量: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2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48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人、高端外国专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人、湖北省楚天学子1人、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2人、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各1个。 科研成果: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近年来取得了一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建成国家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湖北省精品课程《理论力学》、《土力学》;出版教材65部,包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武汉大学-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和武汉大学-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承担国家“973”、“863”和基金重点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纵向项目8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特等奖和一等奖共7项。 学术交流: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互派学者专家访问、讲学,开展合作研究。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诺丁汉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与英国邓迪大学联合实施“3+1+1”本硕连读项目,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每年支持博士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 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申请提前毕业者在校最低学习年限不低少于两年。 培养方式:
1、以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由学生和导师按"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由一名导师,或由一名导师负责,其他1至2名教师协助全部指导工作。
2、导师(或研究生指导小组)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订出合理的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等做出具体安排。
3、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一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一阶段以撰写科学研究论文为主。
4、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除专业开设的学位课外,还应加强与相邻专业方向的交叉联系。在学习方式上,强调自学和讨论相结合式教学,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硕士研究生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获得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以及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实验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