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027-88663975
学院成立于2003年9月,源起于1942年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史地专修科。
办学体系完备。学院现有历史学、档案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师范专业获批“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项目。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世界史、档案学、课程与教学论(历史)二级学科硕士点,图书情报一级专业学位硕士点,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点学科教学(历史)方向。中国史学科入选“十二五”湖北省特色学科、“十三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学科群的支撑学科、“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2016年在艾瑞深排行榜中,历史学总体进入全国50强;中国史评为高水平学科,4星级,进入全国20强。档案学科评为区域一流学科,排名54。
师资力量较强。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5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70%以上;有教授15人,副教授21人。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四个一批”暨文化名家人才1人、湖北省宣传文化战线“五个一批”人才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楚天学子”1人;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1人获批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聘请了湖北大学特聘教授2人,以及多名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1人连续5届获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科研平台众多。拥有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湖北省档案研究院、湖北企业档案与知识管理研究中心、湖北省档案人才教育中心、湖北大学拉丁美洲民族与文化研究中心、湖北大学巴西研究中心、中日社会比较研究中心、湖北大学女性文化研究中心、湖北大学荆楚文化研究中心、湖北大学湖北城乡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湖北大学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本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2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13项,省部级课题39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各类科研成果10余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图书奖。
教学质量过硬。承担省级教研项目7项,校级教研项目27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1人获评湖北大学教学名师,4人获校教学质量优秀奖,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获得资助,1门课程分别在UOOC联盟、清华学堂在线、中国大学慕课上线,1人获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文史组(本科)三等奖。在建校级教学实习实训基地4个。
培养人才济济。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66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39人。近几年每年毕业就业率都在90%以上,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学院桃李满天下,学校已累计培养输送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万人,一大批毕业生已成长为湖北乃至全国党政管理、教育科技、新闻出版、企业经营等领域的精英和骨干力量。湖北省首届荆楚社科名家冯天瑜,“长江学者”王晓德、国家“万人计划”袁鹏、社科专家刘玉堂、企业家彭池、文博专家刘庆平等都是学院杰出院友。
专业介绍
历史学专业(本科,历史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文字功底的史学人才,要求学生通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实践教学,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借助专门的历史知识从事写作和策划,能独立组织历史教学,胜任中学教师的工作以及文化交流、博物馆、新闻出版、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文字工作。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历史文选、史学史、考古学通论、论文写作,以及欧洲史、美国史等地区史和国别史、文化史、经济史、社会史、军事史、文化产业、数据分析等。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历史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文物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管理与利用、文化产业开发与创新等方面专业知识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通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系统的专业实践,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能胜任博物馆、文物考古单位、文化产业的专业工作,以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文字工作,并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考古学、文物学、文化产业、博物馆展陈设计、文物鉴定、文化史、社会史、论文写作、数据分析等。
档案学专业(本科,管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学、信息学和文件与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办公与信息技术和文档管理技能,能从事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与行政管理、信息与知识管理、办公自动化与信息网络管理、文件与档案管理、图书情报与信息管理、信用与风险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中国档案事业史、管理学原理、信息管理学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原理、文书学与应用写作、秘书学、档案文献编纂学、科技档案管理、图书馆学基础、图书档案分类、电子文件管理、声像档案管理、摄影与缩微复制技术、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档案处理技术、档案信息安全、档案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档案保护技术、信息资源数据库、外国档案工作、科技文献检索、社科文献检索、企业档案管理等。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本科,法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原名“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是经国家教育部特批的国内第一个旨在培养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和国际事务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的全日制本科专业,2006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2013年经教育部调整专业目录,改称“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并被列为“特设专业”,专业代码:030204T,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本专业非中外合作项目。本专业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英汉双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较为深厚的中外文化底蕴与现代国际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知识基础及传播学理论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一种跨学科的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本专业搭建了一个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全新课程体系,形成外语课程、中外文化课程与国际交流专业应用型课程三大课程板块:第一课程板块是外语,包括英语和第二外语。外语训练的难度与英语专业的课程及要求基本相同,让学生掌握参与国际交流的工具。第二课程板块是中外文化基础课程,主要开在低年级,有中外历史与文化、中外文化交流史和中外文化原著阅读等。第三课程板块是国际交流专业应用型课程,如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法、国际组织、中外关系等。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求职就业层次高,就业面宽广,广泛分布于政府机关、文化、宣传、教育、新闻、旅游等多个行业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