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外景)
从布达拉宫回来,小山也似的肉已经在等着我们了。老板颇具大厨风范地分好工,大家就操练起来啦。
下午五六点钟的拉萨,一天的燥热正慢慢退去,吹着凉凉的风,平日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姑娘小伙子们在阳光里微眯了眼,串肉串,剥蒜,哼着不着调的歌。琐碎和烦恼,离我们那么远。
夕阳收尽余晖时,我们夜观天相算得的“吉时”也到了。那边开着狼人杀,这边的肉就上了烤架。没一会,大家就像馋嘴的猫儿一般团团围在了烤架旁。
嗨小心呀,可别把口水滴上啦!
天台地儿小,桌子就是舞台。麦霸们吃的差不多就开始争着往桌上爬抢麦,自带亮点的秀琳、狗老师一伙广东大佬守着天台另一端,和声永远比台上主唱声音亮;亚岚姐烤的蜂蜜地瓜堪称全场最佳,大家闹着还忘不了时不常地去偷瞄一眼。 啪。天台的所有光源忽然间都灭了。时间被谁按了暂停键。烛光闪烁的那一秒,生日歌也响了起来:今天我们有两位小寿星佬呀!
那天我在朋友圈留下这样一段话,
“三年前读海子,满脑子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蛮认真地以为,“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是拉萨最理想的状态;三年后,坐在拉萨的天台上,剥蒜,烤串,在风里哼着不着调的歌。谁的炭火忽地舔起火舌,一捧水扑上,“呲”地一声响。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今夜酒不醉人,你嘴角的笑意醉人。
DAY 11 坎坷纳木错
早上起的太早,大家还在梦里嚼着昨夜的肉串,迷迷糊糊就上了车。说来也怪,夜雨之后阴了了一路的天,在我们到达纳木错吃了顿昂贵的高原饭之后,偷偷地一点一点晴了起来。阴沉着脸的纳木错有点冷漠,把所有美丽都藏在云后,惹得你心痒,不得不一点一点地走近它;而完全放晴之后,湖边石滩上的游人都仿佛忽然一下多了起来,圣湖也换了新颜,伸出手来拉你了。
纳木错景区内正在修路,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就被颠成了车里的一棵一棵一棵海草,给自己打着拍子就飘摇了起来。司机师傅是个很可爱的藏族大叔,大家哼的曲儿他听不太懂,就乐呵呵地跟着打拍子,我们起哄,师傅也不推辞,藏语版的天路、卓玛姑娘张口就来,兴起时双手敲打着方向盘,怡然自得。车外是怒吼的拉萨河,车内是乱放的歌唱,这旅途,虽短也长。
DAY 12 日光城的享受
日喀则第一餐 今日份菜单:藏香猪、炖牛舌、藏窝头、土豆包、酪糕等等等等等。这一家的甜茶兼有茶的苦香和奶的醇厚,热热的顺着喉咙滑下,十分解乏。 从藏餐馆出来,跟着转经的藏民沿转经道向前,不远就是扎什伦布寺后山 。日喀则城很小, 小到人与人之间似乎很近。 在街上慢慢溜达,身边弥漫着淡淡的线香的味道和老式大收音机传送出的,层层叠叠的诵经声。你被什么迷住,举起相机去拍,待从相机上抬起头来,不经意发现不远处守着佛法用品小摊的老爷爷正歪着头对你微微笑,他身边的孙女们有些害羞地对着你的镜头挥手。你很难想象,这片土地上也会有狂风暴雨。
上山的小路本就不宽,隔不远就会有大大小小的放生狗“把守”。游人从身边走过,这些狗狗连眼皮都懒得抬,倒像是我们打断了他们的冥思。这些小生命,大概也是在修行吧。
(狗狗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山路越走越窄,人也也越来越稀疏。翻过山顶,视野忽然地开阔了起来,夕阳下的远山,小布宫的剪影,日喀则城星星点点的灯火,整个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这样你才发现,日喀则,是睡在山的怀里的。
不过才一下午的功夫,心啊,整个地交给这座城了。
DAY 13 转山转水转佛塔
扎寺是藏区格鲁派六大寺之一,也是僧侣集中居住、学经的地方。各大殿内供奉有存放舍利肉身的灵塔,以及铜制鎏金佛像。其中最高的一座佛像有十一米多高,从莲花台算起,上下要走完五层楼才能瞻仰其全貌。 扎寺的壁画细腻精美,也是一大特色。难得的是,在丰富到难以辨别的各种色彩中,我们发现了藏传佛教建筑中不多见的几个汉字:福,寿。人的希求大抵还是相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