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 岁月如歌 我校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彭斐章 教授在我院执教已逾 56载。在 彭 先生80华诞之际,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喜迎这一日子。 彭 先生斐章,字庆成, 1930 年 9 月 30 日 出生于湖南省汨罗市(原湘阴县)弼时镇一书香之家。上小学时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951年通过高考,被录取到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1953年8月毕业留校任助教。1953年9月武昌文华图专随全国院系调整并入武汉大学,重组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1956年改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先生任科助教兼秘书。1956年 彭 先生被选派到前苏联国立莫斯科图书馆学院(今国立莫斯科文化艺术大学)研究生部攻读目录学。1961年3月毕业回国继续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任教,当年定为讲师。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1983年晋升为教授。198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先生担任院长兼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1991年批准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由 于 先生对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杰出贡献,2004年9月他被学校遴选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除了武汉大学的繁重工作,先生多年来积极服务社会,促进图书馆与情报事业发展。1985年2月至1992年4月被聘任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992年4月至1997年3月续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系统科学、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二召集人,1997年5月至2003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1988年10月至1993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兼目录学分支主编,曾任国家与地方多级图书馆学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学会、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学术领导工作。先生还受聘担任南京大学等校的兼职教授、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等多家杂志的学术顾问和特约撰稿人。 躬耕图苑 成就斐然 先生长期致力于目录学、图书馆学教学、科研与教育管理工作,在目录学、图书馆学等多个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形成了以目录学理论为中心、中外结合、融会贯通的学术风格。先生提出目录学的研究对象是文献的大量增长与人们对文献特定需求之间的矛盾,并从这一观点出发,建立目录学的理论体系。他的这一观点被称为“矛盾说”,一直是我国目录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流派。先生以此为核心,躬耕不辍,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982年,先生与谢灼华、朱天俊、孟昭晋等教授合编的《目录学概论》由中华书局出版。这部著作是新中国图书馆学专业第一部正式的目录学教科书。被认为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书海奇葩,学海津梁” (乔好勤教授评语)。该书先后七次印刷发行达十万余册,于1988年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1986年先生在《目录学》中把目录学深化为“研究书目工作运动规律的科学”。学术界认为“作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现代目录学,应该说这部著作是一个肇端,它吸取了近年来目录学研究的成果,发展了这门科学。……把目录学的研究提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使得目录学与信息化社会紧密相连,不再是游离在外(鲁海研究员评语)。”1990年该书获中国图书馆学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优秀著作奖。 彭 先生完成的《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一书在业界也评价甚高。我国台湾学者 顾力仁 博士认为这部著作“调查既深入且慎密,结合理论与实务,可谓近年来重要的图书情报论著。”该书1995年12月获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0年先生主编的《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组织》于2002年10月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他的成果《科学研究与开发中的信息保障》于1998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信息研究所梁战平研究员、南京大学倪波教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孟广均研究员、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吴慰慈先生等知名学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吴慰慈教授认为“本书内容丰富,观点明确,阐述精当,结构严密,资料准确,引证规范,既借鉴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又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是一部具有极高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的优秀著作。” 先生 和谢灼华 教授等合编的《目录学资料汇辑》初始于1980年,历时7年编就。为推动我国目录学教学和科研起到了资料保障作用。2004年先生又主编《目录学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著作被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广为采纳。 2005年武汉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彭斐章文集》。出版社认为本书既回顾了目录学的辉煌历史,又展示了目录学的丰硕成果,并展望了目录学的美好未来。网上图谋博客说:读《彭斐章文集》,就是读图书馆学史。单单是《彭斐章文集》中涉及的人物,以此为索引,可谓图林万派同源。我对目录学知之甚少,但不妨爱不释手,因为彭老“学以载德,桃林芬芳”,彭老为人为学为师,都是令人敬服的。彭老是图林的骄傲! 先生笔耕于目录学园地数十载,十分强调图书馆学、目录学研究中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紧扣时代脉博,正确地把握中国图书馆学与目录学的发展方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目录学研究百废待兴,一些带方向性的问题摆在目录学工作者面前。1980年,他与 谢灼华 先生发表《关于我国目录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武汉大学学报》1980年1期)。该文指出要纠正极左思想对目录学的影响。主张在目录学史研究方面,要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研究的重点应由古代转向近代。在方法上,要注意从深度、广度上揭示文献,同时注意新课题,如书目控制论、计量目录学、比较目录学的研究和专科目录学的建设。先生的这些论述对于确立我国新时期目录学的研究方向起到了向导作用,绝大多数设想均为目录学界同仁的实践所证实。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 和谢灼华 先生合作的《对当前目录学研究的思考》(载《武汉大学学报》1984年6期)一文切中时弊,为推动目录学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深化目录学层次起到了导向推动的作用。先生的研究具有古今结合、中外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风格。先生以目录学为中心,以图书馆学和社科情报学为旁支,形成了以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探索为基点的学术流派。先生在图书馆学方面发表了诸多成果,也利用这些学科的成果来丰富目录学的内容。先生先后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近百余篇论文涉及到目录学、图书馆学的各个方面。 学科建设 高屋建瓴 彭 先生是一位图书馆学、目录学教育家,也是我国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推动者。先生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主讲《目录学》、《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目录学文献选读》、《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等课程。他讲授的《目录学》为武汉大学主干课,并荣获国家精品课称号。1978年先生率先在图书馆学界招收了目录学方向的研究生,1986年又开始招收社会科学情报理论与方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先生为在中国设立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学位呼吁奔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感染同行专家。终于,1990年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他也于1990年11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4批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并于1991年招收了我国首届目录学 方向的 博士研究生。先生精心指导,严格要求,提携后学。 先生不断探索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模式与方向。先生认为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相结合,全日制教育与业余教育(电大、函授、岗位培训)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双学位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应在适当扩大办学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前提下,以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自1984年以来,先生担任武大图书情报学院院长。他同其它院系领导一起,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办学层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先生主持完成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学体系的深刻变革”项目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学院级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机构,在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先生认为学位授权点的建立与学科建设是衡量该学科水平的重要标志。某一学科在争取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过程,实质上是推动该学科点建设的过程。学科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的成果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先生认为,面对新世纪,面对新形势的发展,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培养上,要改变传统的以重传授知识轻创造力培养、强调专业对口忽视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追求外延和规模的扩大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倾向。研究生教育制度创新的重点是按一级学科宽口径地培养创新型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为推动海峡两岸图书资讯界的相互了解和学术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先生积极倡导和参与交流活动,是两岸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与学术交流的推动者。1990年他成功接待了我国台湾图书资讯界首次赴大陆参观访问团一行14人。1993年应台湾大学邀请作为大陆图书馆学界首批访问学者赴台湾参观访问, 并作了“中国目录学的今天与明天”学术报告。随后参加了在上海、北京、武汉、广州、成都召开的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术交流会。 先生积极参加社会工作,繁荣学术,培育新人。他积极参与建设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工作,并多次主持召开全国性的专业学术讨论会。1980年先生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中国大学图书馆代表团并任团长,赴西德访问考察。1987年4月参加文化部组织的中国图书馆代表团赴前苏联、保加利亚等国访问。1988年1月应美国西蒙斯大学图书馆学研究生院之邀赴美国波士顿、伊利诺依等地访问讲学。先生的学术成就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赞誉。 以德为先 学德相辉 先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学德相辉。先生热爱教育事业,他认为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是一项崇高的职业,平凡而伟大。他认为,教书育人的活动,往往影响学生的一生。他以“立下园丁志,甘为后人梯”作为座右铭,五十六年的教学与研究就是按照这一精神去实践的。不论对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是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他首先自己做到。他告诫学生,学术上的成就不能靠侥幸,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靠勤奋和顽强拼搏。他鼓励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要入深水,擒蛟龙,顽强拼搏,坚持严字当头,质量第一。 彭 先生躬耕图苑,甘做人梯,垂教学子,为祖国的图书情报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他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成长成才,不以导师自居,不强加于人。他循循善导,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要求他们作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去勇攀科学高峰。 先生德高望重,蜚声海内外,但对学院、学校的各项工作,他总是支持,也不要求特殊。对培养人的工作,他总是毫无怨言地听从组织安排。对中青年教师,他总是尽力指导、提携、鼓励、帮助。 2007 年 8 月 28 日 ,先生为全院教职工传统教育会做题为“文华精神”的报告。先生旁征博引,以生动的史实,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从文华图专到现在的风雨历程,文华精神。2009年4月他又为学生举办文华传统讲座,并捐献稿酬等所得,充实学院文华奖助学金,资助学生完成学业,成长成才。先生的高尚人格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敬。 2009 年 9 月 30 日 在武汉大学举办的 彭 先生执教56周年暨80华诞研讨会上,武汉大学主要领导、学界代表、兄弟院校代表 都对彭 先生的学术、学品给予了高度评价。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同志号召大家学 习彭 先生爱岗敬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关爱学生,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严谨笃学,奋发进取的创新精神。 先生从事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超过半个世纪,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为信息管理学院的发展,为中国图书馆与情报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从教56周年暨80华诞之际,武汉大学党委李健书记、顾海良校长题词祝贺。来新 夏 先生、 胡述兆 先生等海内外知名学者,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各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等社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等兄弟院校、《高校图书馆工作》等专业期刊、湖北省图书馆等当地机构,以及先生弟子等近百人(单位)分别以贺文、诗词、贺联、画作等多种方式表示祝贺。社会各界的诚挚祝贺也是对信息管理学院特别是对青年学者的鞭策。学院所取得的成绩,凝结着许多老一辈优秀学者的辛勤奉献。 彭 先生是这些优秀学者的代表。我们一定要按照校领导的要求,努力抓好学院工作,努力服务于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实践,以回馈社会的美好祝愿与殷切期待! 祝愿彭 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工作愉快,家庭幸福! (作者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