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桂子飘香的时节,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记者在北三区一栋小楼上,采访了我国著名电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查全性教授。 已逾古稀的查教授身体还十分硬朗,且思维敏捷。作为一位贡献突出的教育家,查老对于中国教育改革始终十分关注,谈起高考制度改革,谈起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兴致盎然。 热血一腔筑科厦 查全性1925年出生于南京,其父查谦先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在书香 长大的查全性,自幼就聪颖好学,树立了为科学奋斗的志向。 1951年,查全性从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1957年至1959年赴莫斯科大学留学,师从苏联主要电化学派创始人A•H•弗罗姆院士,从事电极过程研究。学成归国后,在武汉大学一干就是40多年。 几十年来,查全性争分夺秒,奋战在电化学(电极过程)教学和科研一线。他所创建并一直担任学术领导人的电化学研究室现已成为中国该领域的主要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与世界上各著名电化学实验室交流频繁。查全性在国内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二百余篇学术论文,其中不少在国际上重要的学术会议或权威博物上宣读、发表。1987年,他因在表面活性物质吸附规律、电化学催化和光电化学研究等方面的突出成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他还受聘为英国《应用电化学杂志》、俄罗斯《电化学》和美国《化学研究记事》等国际权威科学刊物的顾问或编委。 对于教学,查老一丝不苟,他讲课总是及时把最前沿的内容教授给学生,从不照本宣科。他撰写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电极过程的专著,至今仍是这一领域的经典教材。一位80年代毕业的校友满怀深情地回忆道:“只要查先生一走进教室,同学们的心一下子给摄过去了。我们在他的指引下,领略化学园地里的处处胜景。” 查老要求学生一定要立足世界前沿,做出具有原创意义的成果,因此他总是有计划地选送人员出国深造。同时,他对学生倾注了慈父般的关怀之情。查老培养的数十名博士、硕士,都已成为国际国内学术界的中坚力量。 春雷一声满园绿 倾情科学,也时刻关注教育。查全性还是我国第一个倡议恢复高考的人。 1977年8月4日,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组织召开了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邓小平同志每天都准时到会,认真听取发言。此前教育部曾召开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次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基本维持了文革以来的“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老办法。 8月6日,会议又谈到招生一事,查全性勇敢地站起来,当着邓小平的面,大胆倡言:从今年起,就要改进招生办法,不能再忽视新生质量了。 查全性放出第一“炮”后,数学所吴文俊、长春光机所王大珩、上海有机所汪猷等科学家相继发言。大家情绪热烈,一致建议国务院下定决心对现行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小平同志深思片刻后认真地说:“招生制度非改不可!只是今年可能来不及了。”“还来得及,今年正式招生还没有开始。”查全性急切地回答。小平同志转身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你们看来不来得及?”当时负责教育部工作的刘西尧答复:“还来得及”,大家也纷纷说要改变完全来得及。查全性补充了一句:“宁要晚几个月招生,不要又招收二十多万不合格的。”看到大家积极性高涨,邓小平当机立断,斩钉截铁地说:“来得及的话,今年就开始办!”话音未落,掌声爆发,经久不息。 恢复高考的重要信息如一声春雷,全国人民欢呼雀跃。提前一年恢复高考,就意味着几十万青年改变了生活命运,而国家增添了几十万栋梁之材。 科教一兵乐融融 1979年至1984年查老担任化学系主任,为我校化学学科居于全国前列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直到现在,他几乎每天都骑自行车去化学系和实验室上班。显然,对他来说,在科学的王国挥洒汗水,在教育的园地栽培幼苗,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据化学学院资料室人员介绍,查老对科技文献资料尤为关心。90年代初,由于经费困难导致文献配置不断减少。查全性忧心如焚,在各种场合大声疾呼:“要用长远眼光重视资料室建设!”他将自购、自著和国内外友人赠送的书捐赠给化学系资料室,包括一些重要的原版刊物。他还亲自与国外有关学术团体和出版社联系,争取补齐各种必备文献和获得无偿捐赠。化学学院负责人说:“我院资料室文献收藏在全国是比较齐全的,查老功不可没。” 高考恢复25年,查老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但他还念念不忘77级和78级学生。他认为,这两届学生的综合素质比此前和此后的都要相对高一些。但他又不无遗憾地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出国深造后至今未归。“我深切地期望他们在致力发展世界科学的同时,能以各种方式报效祖国,报答母校。” 这位当年倡言恢复高考的科学家,如今却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他认为目前素质教育并未从根本上落实,“3+X”是一个好的尝试,同时要注意防止学生“偏科”。 查老在科学界和教育界德高望重,但他始终得那么平易近人。在业务工作和社会工作之余,他爱好摄影、园艺、欣赏音乐与博览群书。生活上则追求恬静淡雅,力避喧闹浮华。 几年前,查老曾为一本画册题词:“科学的成就来自于千万科学工作者的默默耕耘,然而由此建成的科学大厦却如此辉煌。每念及此,心旷神怡。身为科学一兵,其乐融融。”查老正是这样,在珞珈山麓的科教园地里快乐地耕耘、收获。 |